四川省举行第36个国际减灾日暨第9届“减灾兴川文化月”活动
10月13日,四川省在广元市举行第36个国际减灾日暨第9届“减灾兴川文化月”启动仪式?;疃伤拇ㄊ》涝旨踉志仍治被岚旃摇⑹∮惫芾硖靼?,广元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承办,旨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安全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四川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董绍棠出席仪式,广元市常务副市长李建军出席仪式并致辞。
在四川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统筹部署下,全省各地各部门根据地区和行业特点,通过编制印发社区和家庭应急手册、网络公开课、新媒体直播、在线访谈、应急演练、线下活动、走村入户宣传、主持人接力科普、发送公益短信等多种形式,深入推动防灾减灾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持续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水平和避险自救技能。
“山上的石头有点松动了!”这是乐山市犍为县芭沟镇工农村灾害监测员胡刚在日常巡查时发出的预警。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敏锐观察,他预判到山体垮塌风险,立即上报并劝离行人,护住了6名村民的平安。在甘孜州丹巴县巴底镇崃依村,何建华察觉邛山沟泥石流前兆后及时上报。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启动,194户439人紧急转移、成功避险……在此次活动现场公布了2025年四川省防灾减灾成功避险的10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展示了四川省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扎根基层的监测体系优势、快速响应的应急处置能力,更彰显了基层工作者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责任与初心。
现场还设置了12个应急科普互动区,包括实战训练营、“则天智慧?减灾锦囊”趣味答题区、应急救援设备展示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实战训练营”成为当天最受欢迎的互动区域。这里没有枯燥的条文规定,取而代之的是亲身体验带来的深刻记忆。家长们牵着孩子的手,一遍遍练习逃生结的不同打法;年轻人争相操作灭火器,对准模拟火源进行扑救;老人们则认真识别着灾害预警信号图标,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以前总觉得灾害离自己很远,今天亲手操作了灭火器、学习了地震避险技巧,才明白掌握这些技能有多重要?!辈斡牖疃墓阍忻窭钆扛锌?。她的额头上还带着刚刚参加模拟逃生时渗出的细密汗珠。
在应急救援设备展示区,科技感十足的救援装备引得观众阵阵惊叹。通信指挥车、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组等专业设备一字排开,救援人员正详细讲解着每种设备的用途。
“这款无人机可以在‘三断’极端场景下,为灾区提供搜救探测和应急通讯支持?!惫阍杏本仍Ф佣釉蓖跤ㄖ缸乓患芪奕嘶樯艿馈NЧ廴褐谥辛⒖滔炱鹨徽笠槁凵骸罢饷蠢骱?!”“这就是科技护佑安全?。 ?/span>
今年“减灾兴川文化月”期间,全省各地、各部门将持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防灾减灾活动,涵盖减灾兴川公益大讲堂、法规解读等知识普及类活动,志愿服务走基层、应急安全志愿服务培训演练等实践服务类活动,以及应急文化现代诗征文大赛、防震减灾科普视频展播等文化传播类活动,推动资源下沉、覆盖基层,让防灾减灾知识不断走进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家庭。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